中新经纬11月23日电(李自曼)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巨灾保险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上半年,中国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32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这一现象突显了提升巨灾保险保障水平的紧迫性。
自2014年起,中国启动了巨灾保险试点,包括宁波、深圳、云南、北京和重庆等地。保险行业已经推出多种巨灾保险产品,从实赔型到指数型,再到综合型,保障对象逐步扩大至财产、人身和灾后救助等领域。
今年,多地巨灾保险模式在创新、产品创新和协作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河北推出的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将地震、台风、暴雨、洪水、暴雪等各类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全部纳入保险赔付范围,成为全国首款综合性方案。
面对今年8月台风“摩羯”带来的损失,人保财险迅速启动大灾理赔应急响应,截至9月18日9时,总赔付金额超过10亿元。其背后,中国人保建设的巨灾风险承保管理可视化线上平台和巨灾风险减量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保的风险减量服务负责人帅玉廷指出,巨灾风险管理一直面临看不清、算不准、防不好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减量服务的实施。为此,中国人保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地震巨灾模型,并搭建了巨灾风险减量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巨灾安澜”。该平台能够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模拟、预警和损失评估。
此外,PICC中国地震巨灾模型结合了国际巨灾模型的标准框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地震建筑在地震中的实际情况。通过积累的历史数据,模型经过反复校验和优化,更贴近保险业的实际需求。
中国人保将继续加强全流程巨灾风险管理创新,构建涵盖保前、保中、临灾、灾中、灾后的“五位一体”风险减量服务闭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院长孙祁祥强调,建立高效的巨灾保险制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关键在于认识巨灾风险特性。中国人保的举措对于提升中国巨灾保险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