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电影《1942》深情地再现了1942年中原地区的惨剧。这一年,陕晋冀鲁豫数省遭遇了持续的大面积干旱,特别是河南最为严重。这场旱灾引发的饥荒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同时,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日本的侵略势力横扫东南亚和太平洋广大国家和地区,甚至切断了中国接受外部物资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使中国抗战形势更加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寇在中国境内发起了新一轮的强大攻势,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一度动摇,甚至暗中与日本“和谈”。国民党军队也成建制地投降,成为了受日军驱使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在华北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治安强化运动”,制定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使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优秀的干部如左权将军等人也在这一年中壮烈牺牲。
在一系列天灾人祸的摧残下,我党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也面临了空前的困难。八路军部队不仅缺粮,连野菜也难以寻觅,只能上树采集树叶充饥。每个战士一顿“饭”只能领一个3两的“树叶团子”和一碗“树叶汤”。这样的“饭”自然没有什么营养,将士们严重营养不良,甚至无法正常训练。聂荣臻,晋察冀军区司令,面对这样的困境,制定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树叶训令》,明确规定:晋察冀军区所有部队,不许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只能到十几里外的荒山野岭去采摘,并且要把野果等“适口”的东西留给老百姓。
这条《树叶训令》在晋察冀许多村庄张贴,老百姓们看到后都非常震惊,也非常感动。他们祖祖辈辈哪里听说过这样爱护老百姓的军队?老百姓们纷纷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请求聂荣臻收回这个命令。但聂荣臻坚定地拒绝了,他要求将士们履行这个命令,并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肯定和赞赏。
就这样,在晋察冀根据地军民一条心的团结互助下,八路军和晋察冀的老百姓渡过了这场灾难性的大天灾,死亡人数比河南要低得多。要知道,1942年的那场大灾荒,其实山西、河北要比河南更加严重,但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和盘踞中原的国民党军队,在对待老百姓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公道自在人心,那些认为当兵的比老百姓重要的国民党,最终被老百姓赶出了大陆。而那些认为老百姓比当兵的重要的共产党,却在老百姓的拥护下,赢得了一个大大的中国!